近年来,珙县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多元解纷机制迭代升级,探索构建“法院+”调解机制,将解纷触角向乡镇村社基层纵向延伸,向企业、民政、农牧、住建等领域横向拓展,不断织密多元共治解纷网,多维度释放解纷活力。2024年,新收民商事案件3512件,调撤案件1678件,调撤率为47.78%。
“法院+代表委员”凝聚调解合力。依托“人大代表+法官检察官”双联机制,建立《珙县人民法院“代表委员+法官”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办法》,选聘22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特邀调解员,设立成立代表委员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和了解村情民情优势,成功调处因邻里纠纷、农田灌溉、土地边界等引发的各类矛盾100余件。在调解工作室接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代表委员可通过调解平台线上化解矛盾纠纷,与工作室形成“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提升解纷便捷度。
“法院+工商联”护航企业发展。立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合司法局在工业园区挂牌成立诉调对接工作站,邀请工商联参与涉企案件调解,借助工商联贴近企业、熟知行业的突出优势,成功调解涉企纠纷236件,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服务311次,解答法律疑难问题200余次,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法院+民政局”治理家事纠纷。积极推动与司法、妇联等部门建立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协作机制,加强婚姻家庭纠纷源头治理,构建信息共享“快车道”,2024年调解婚姻家庭类纠纷499件,开展座谈3次,发出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司法建议1件,采纳1件,互通婚姻登记信息26次,排查上报纠纷隐患13件。
“法院+人民调解”深入源头解纷。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衔接联动,联合医疗、婚姻、交通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督促、引导和发动社会力量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责任,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案件252件,指导人民调解13次,助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高效运转。
“法院+特邀调解员”提升调解效能。加强调解队伍建设,聘任退休法官、村社干部、有法律经验的大学生等6名特邀调解员,驻院开展调解工作,2024年委托委派调解各类纠纷2523件,调解成功848件,2025年至今开展先行调解531件,调解成功165件。优化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等诉讼服务,上线“24小时调解便利店”,依托微信、人民法院在线调解等平台开展线上调解工作,在线调解矛盾纠纷175件,有效缓解法官办案压力。
“法院+网格员”延伸解纷触角。借助基层村社网格站点,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资源优势,及时开展矛盾纠纷、信访事项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重点调处家事纠纷、邻里纠纷、房屋租赁、劳动争议、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民事纠纷,推动纠纷化解在基层、在萌芽。2024年网格员共协助调解民事案件25件。
“法院+检察院”强化调解监督。建立法检协调联动机制,对于检察院支持起诉、涉民生权益、重大疑难复杂等重点监督案件,主动邀请检察院共同化解矛盾,依法规范调解程序。2024年共邀请检察院参与调解案件12件,调解成功5件。
(珙县人民法院 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