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变社区矫正人员力量薄弱、管理队伍分散、部门协作不畅、矫正手段单一等问题,珙县积极探索创新,推动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推动社区矫正对象从“管得住”向“矫得好”转变。以“队建制”改革试点为契机,通过“聚力赋能” “联动破壁”和“多元焕新”三大举措建立了权责统一、智慧高效、服务多元的矫正工作体系。通过强化专业队伍、优化部门协作、引入心理辅导和技能培训等多元手段,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改造”的转变。
聚力赋能,打造一体化社区矫正管理新模式
一是专职化运行,让执法力量“强”起来。聚焦社区矫正执法特殊性,推行“大队+中队”协调联动扁平化监管模式,精心组建一支包含12名正式干警和12名辅助人员组成的社区矫正执法队伍。由执法大队统筹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综合考虑辖区地域、人口分布、社区矫正对象数量、类型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将全县13个乡镇划分片区,对应组建5个执法中队,将社区矫正工作从乡镇司法所职能中剥离,实现所、队“权、责”分离。二是双重化保障,让专业能力“提”起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为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双重保障。硬件上,全面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推动开展执法中队场所建设,提供阵地保障;根据实际需求,为执法中队配备执法摩托车、防暴防恐装备、标准化执法记录仪等设备装备,提升工作质效。软件方面,编印《社区矫正执法标准化工作手册》等4项业务指南,建立健全10个工作制度和14个管理制度,形成“工作有职责、办事有流程、干事有标准、监督有依据、考核奖惩有办法”的工作格局。三是规范化运行,让执法形象“亮”起来。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矫正徽章、证件、服装的“三统一”,制发《珙县社区矫正徽章、执法证件、执法服装的统一规范(试行)》通知,明确社区矫正徽章、执法证件和执法服装的设计标准、使用场合、保管要求及违规使用的处理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联动破壁,构建多部门协同作战新格局
一是建立网格化调度,优化管理机制。珙县成立社区矫正协调小组,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具体实施、公检法紧密配合、村(社区)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网格”体系。通过划分多个基础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建立信息共享制度,落实网格员常态化走访制度,把社区矫正管理触角延伸至最前沿。二是推行专业化帮扶,提升矫正质量。积极推行专业化帮扶策略,主动对接教育、公安、卫健等机构,吸纳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专业力量加入矫正小组,从个性化制定矫正方案、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多元化走访巩固、多渠道教育帮扶等方面,提升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实效。目前,累计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疏导600余人次,困难帮扶300余人次,开展针对性走访1200余人次。三是加强联动化广度,激发协作活力。树牢“一盘棋”思想,强化部门间工作联动,明确权责分工,打破信息壁垒,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法院、公安、检察院的职能优势,推动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从调查评估到解除矫正全过程规范化、透明化和公平化。近五年来,共召开了10次联席会议,解决了30余个难点问题。建立假释罪犯调查评估集体评议制度,组建专业评议小组,全面收集信息,从法律、心理、社会融入等多维度讨论,收集各方意见,确保调查全面充分、结论客观公正。四是落实人性化关怀,强化帮扶成效。组织民政、人社、电商平台、僰乡义工协会等部门和社团组织,推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工作理念,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针对性、人性化帮扶,切实做到救济和就业结合、帮扶和自强结合。目前,帮助自主创业43人次,免费就业培训140人次,困难救助133人次。
多元焕新,探索矫正手段创新新路径
一是整合资源,助力回归到位。基于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和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工作目标,争取多方支持配合,推动建设教育培训、公益活动和就业帮扶“三基地”,形成教育、实践、就业一体化的矫正模式,有效降低了重新犯罪率,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目前,珙县已推动建成教育基地7个、公益活动基地18个和就业基地3个。二是科技赋能,精细管控到位。依托四川省司法行政工作平台,深入推行“网上执法、在线监督、全程留痕”的信息化监管执法模式,实现“一个入口进入、一个平台整合、一个标准分析、一个界面展示”,做到对社区矫正对象可查、可控、可帮、可管。依托平台落实“监管平台日巡查、大队执法月巡查、执法情况月通报”等工作举措,建立监管平台值守、安全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开展每周一点验、每月一排查、每季一研判等日常管控工作,提高社区矫正意外事件发生的隐患洞察、成因分析和应急处理能力。三是专师聚力,精心教育到位。珙县司法局创新开展“多元赋能讲堂”活动,结合“三新教育”计划,每月组织开展集中教育活动,邀请人民警察、律师、人民调解员、村(社)干部等领域的专家和老师,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内容丰富的集中教育。建立了“矫正教育讲师库”,吸纳了20余名各行业专业人士,确保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截至目前,参与人数超过4000人次,社区矫正对象的遵规守法和主动矫正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珙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