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调研 >
长宁县检察院“三融三创三建”党建工作法引领检察工作提质增效
www.yibinpeace.gov.cn 】 【 2023-11-28 15:03:27 】 【 来源:宜宾长安网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控告申诉检察职能,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长宁县人民检察院第三支部书记、第三检察部主任吕丽萍表示,通过创建“助民先锋”品牌、实施“党建+业务”办案模式、设立“党员示范岗”接待窗口等方式,搭建检民“连心桥”,“小窗口”服务“大民生”。该院控申接待室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

  

  近年来,长宁县检察院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竹海红帆·竹检先锋”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推进三个融合、创建三个子品牌、推进三项建设,促进机关党建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检察工作质量效果,先后获得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国检察机关派驻看守所“一级规范化检察室”等集体荣誉。

  

  推进“三个融合”,建强党建与业务共进互融“主引擎”

  

  如何推进党建与检察业务深融互促,克服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和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长宁县检察院党组把解决思想问题、理念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通过强化学习、更新理念、牢记身份,筑牢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提的根与魂。同向聚魂,推进理论学习融合。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作为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第一议题”和重要内容,邀请非党检察干警列席党支部“三会一课”集中学习。通过学理论、学业务、学先进,依托专题研讨、业务培训会等载体,加强“党建+业务”双培训,综合运用院领导带头讲、业务骨干辅助讲、普通干警轮流讲的方式,教育引导检察干警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牢正确履职方向。同心聚识,推进工作理念融合。通过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必述党建责任,机关党建年度工作任务明确具体责任人等方式,引导班子成员、支部委员树牢“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业务为本、党建为魂”理念,平衡好检察业务和党建工作的关系,做到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业务工作检验党建成效,推动党建和检察业务同向同行、同频共振。针对年轻干警存在就案办案,机械司法问题,依托“素能提升我来讲共提高”大讲堂,通过开展读书会、精品案例分享会、“我的案件我来说”等活动,树牢“办案多想政治上的要求,多想政治上的效果”意识。同力聚责,推进履职融合。在七·一、党员干警入额等时间点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在国家宪法日、新任法律职务等组织展宪法宣誓、检察官宣誓活动,激励党员干警牢记党员是第一身份,检察官是第一职责,既要为党履职尽责,又要为法治担当作为。实行党建业务工作“一肩挑”,支部书记兼任业务部门负责人,更好实现党建与业务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

  

  创建“三个品牌”,增强党建与业务共进互融“助推器”

  

  业务工作需党建引领,党建工作要业务成绩来检验。长宁县检察院党组研究制定《长宁县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建品牌创建方案》,聚力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延伸品牌内涵,构建品牌矩阵,有效链接党建和业务工作,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创建“刑剑先锋”品牌,做优刑事检察。组建5个党员办案团队,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党员检察官在办案更有大局意识,善于从政治上考量,更加注重“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办理的职务犯罪检察部门转隶前杨某某行贿案获省检察院通报表扬。坚持开拓创新,建立不起诉案件移送行政处罚办法,做好不起诉后半篇文章。该院与公安机关会签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法,进一步提高相互配合水平;与司法行政机关建立审查起诉阶段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履职评价机制,提高辩护质效,相应做法被省检察院刊载。该院打造“长青藤”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通过上好法治副校长开学第一课、开展校园模拟法庭、建立对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与社会化救助衔接机制等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合力,相关做法被省检察院报道,切实发挥了党员在检察办案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建“益民先锋”品牌,推进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协调发展。组建民事、行政、公益3个党员办案团队,办案团队以蜀南竹海竹之高风亮节、虚心向上、清雅淡泊的品质,打造民事检察“竹·心”、行政检察“竹·声”、公益诉讼“竹·迹”三个业务品牌,展现出“一个党员团队就是一个先锋,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竹·心”办案团队以精准监督为理念,一心为民办好民事生效裁判、虚假诉讼、执行活动等案件。针对虚假诉讼发现难、固定证据难等问题,千里奔波、跨省开展实地调查取证,形成完整证据链条,精准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并被采纳。2件案件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件。“竹·声”办案团队聆听群众心声,关注群众的急难愁盼,以能动履职、穿透式监督等理念为引领,紧密内部配合,加强外部协作,建立法检沟通机制、检政联动机制、检司协作机制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1件案件被省检察院评为优秀案件,该院被省检察院评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优秀单位。“竹·迹”办案团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毅力和决心,做实公益诉讼检察品牌,打好“司法+执法”的组合拳、用好“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运用“惩罚+恢复”督促手段,能动履职开展公益诉讼检察,保护长宁一级支流——淯江流域生态环境取得实质性成效,做法被检察日报大篇幅报道,2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案件被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件。创建“助民先锋”品牌,做好控告申诉检察。把党建引领贯穿司法救助全过程,落实“应救助尽救助”。针对司法救助单一现状,构建起“党建+业务”办案模式,控申支部加强与信访、民政等部门相关支部联系,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线索互送、救助措施衔接、联合回访等措施,探索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机制和定期回访制度,后续跟踪精准帮扶,真正实现“惠民生、暖民心”。办理的罗某军国家司法救助案被省检察院评为优秀案例。该院推行“党建+温暖控申”,开展“党员亮身份 信访我深耕”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接待窗口,对行动不便的信访群众,党员检察干警带队开展“上门听证+现场普法”,打通乡村普法“最后一公里”。

  

  实施“三项建设”,夯实党建与业务共进互融的“加压泵”

  

  党建与业务共进互融要取得扎实成效,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需久久为功。长宁县检察院坚持强基础、建机制、育文化,不断为党建助推发展提供持续动能。实施人才强基建设,促进党务业务素能双提升。以强党建、带队建、促业务为工作理念,把后备干部和新录用干警作为重点帮带对象,由党组成员、各部负责人担任导师,“一对一”结对帮带。导师根据帮带对象的岗位职责、性格特点及工作能力等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对干警思想政治、实践能力、专业水平进行全方位跟进指导,助力干警补齐短板,提升综合素能。实行新进人员内部转岗学习制度,让业务骨干到综合岗位锻炼、行政干部到业务部门补课。通过组织开展优秀案件、优秀调研、优秀检察建议、学习身边榜样等评选活动,形成争先创优浓厚氛围。3名优秀干警发展为党员、3名后备干部提拔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4人遴选到上级党政机关、4人通过司法考试、2人被川大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人荣获全省、全市“业务能手”称号、2人获县级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实施制度机制建设,推进党建业务落实双长效。该院建立机关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机制,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述职”“双评议”“双考核”,形成发现问题—提出举措—点评督办—以考促提的闭环管理机制,压紧压实党建与业务双重责任。建立双向清单管理制度,列明党建与业务的任务清单,机关党委对每月党建清单落实情况、业务指标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做到周小结、月通报、季度考核,协调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有效融合。实施文化育检建设,激发队伍党性与活力双增强。该院依托和利用长宁县余泽鸿故居、中共川南特委会议会址等红色资源,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红军精神与新时代检察文化相融合,形成“至诚高节、刚柔并济、厚德载物、虚怀同心”竹都检察精神。依托法治之窗、竹检文化长廊、检察陈列室等检察文化阵地,以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为契机,常态化开展党建故事分享会、读书分享会、诵读经典、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各类文化活动,涵养昂扬向上、团结进取的精神和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为推动长宁检察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

  

  (长宁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雷颖
中共宜宾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