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以实战需求为导向,依托“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主平台,探索矛盾纠纷“一站式”解纷模式,2025年2月,由法院引流到县综治中心的一起复杂工伤赔偿纠纷得以成功调解,既有力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起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典型案情简介
2022年9月,王某系宜宾某陶瓷公司员工,在工作期间被公司正在工作的车辆撞伤,致右胫骨内踝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后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治疗出院后,仍需定期到医院复诊。2023年4月,经宜宾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构成九级伤残。伤残等级确认后,王某与宜宾某陶瓷公司就工伤赔偿事宜达成一致,由该公司赔偿一次性伤残赔偿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停工留薪待遇等共计138000元。在签订了工伤和解协议后,该公司委托人民财产保险公司赔偿76000元,陶瓷公司自身支付62000元。在支付了一部分赔偿金之后,陶瓷公司暂停了后续支付。王某在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时,因不符合受案范围不予受理,遂向珙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治中心研判情况
本纠纷因工伤赔偿引起,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化解,一方当事人不服必然衍生上诉案件和后续执行案件,王某可能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拿到赔偿款,而且对该公司的后续经营也会造成影响。因该纠纷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为确保劳动者权益尽快得到兑现,遂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
综治中心调解过程及结果
针对双方在赔偿金支付时间上的分歧,珙县综治中心特邀调解员以法理、情理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一方面向公司讲法条、释法理,引导公司积极承担责任、稳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对王某从情理方面进行劝导,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问题。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从2025年2月起,由公司每月月底前支付10000元,余款27000元在2025年4月30日前一次性付清。至此,该起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纠纷案例典型意义
劳动争议纠纷关乎劳动者切身利益,该类案件的法律程序复杂,专业性强,劳动者维权成本较高。珙县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主平台,采取“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运行模式,从群众当事人的内心诉求出发,大力充分发挥多元解纷机制优势,促使本案纠纷得以快速、便捷解决,实现案件“案结事了人和”,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了群众对综治中心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珙县县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