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文苑 > 随笔感悟 >
举尔所知
www.yibinpeace.gov.cn 】 【 2024-11-05 09:27:57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 野山

  

  我的一位老领导曾在其词作《沁园春·金台怀古》中感慨:“应知治世惟才,更须待逢时慧眼开。”我深有同感。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唯才是举,野无遗贤,这是历朝历代追求的至高境界。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也是事实。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你不陌生吧?最值得赞颂的是鲍叔牙,明知齐桓公恨管仲入骨,依然敢于大胆举荐。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桓公之立,发兵攻鲁,心欲杀管仲。鲍叔牙曰:“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力促齐桓公抛弃旧怨,赦免管仲,并为管仲让出职务,退身为副,使得管仲大展奇才,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春秋史上真正的霸业。《论语·宪问》中,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但如果没有鲍叔牙的极力认可,大力推荐,管仲必将身首异处,齐桓公也会大概率错失霸业。所以,孔子对于鲍叔牙有着极高的评价,司马迁也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祁黄羊的故事你也一定知道,中学的课本里有的。《吕氏春秋》载——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经此二例,孔子内心必是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所以在仲弓问政时,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举尔所知”当有识才之慧眼,为国之公心,否则不仅贻误事业,还会累及自身。《世说新语》里就有例证——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倘若许允识人不明,徇私舞弊,利用职权提拔乡里,其结果你会知道的。

  

  举尔所知,知是基础,知的是才能。举是目的,举的是人才,不论他是何人,要唯才是举。过程中要有胆识、有胸襟、有智慧、有公心。

  

  举君仇,需要胆识。君上必欲杀之而后快的人,你不仅喊“刀下留人”,还要君上重用。没有天大的胆子,谁敢?

  

  举己仇,需要胸襟。“有仇不报非君子”,但国事为大,私仇为小,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没有如海的胸襟,谁能?

  

  举荐人才,还要靠智慧。鲍叔牙的霸业引诱,祁黄羊的答非所问,都是大智慧。

  

  还有清朝开国功臣索尼临终举荐自己的儿子索额图,一句“祁黄羊之心,臣知之矣!”不是大智慧?

  

  这一切,都需要公心为本。举荐仇人,必是出于公心。举荐亲人,更得出以公心。祁黄羊内举不避子,“国人称善”。许允用乡人,“皆官得其人”,索尼临终荐子,索额图也曾助力康熙大帝良多。于私于公,都是双赢。

  

  “举尔所知”还要放宽视界,着眼五湖四海,广识八方贤才,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小圈子。

  

  目下,风清气正是大势、大局。但阴风鬼火并未戒绝。“举尔所知”成了某些人吏治腐败的借口。“七个有之”之“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收买人心、拉动选票”“封官许愿、弹冠相庆”都是人才工作的大碍。发展下去,家族政治、政治攀附、人身依附,将严重污染政治环境,影响大局,贻误事业。

  

  人民日报提醒我们:“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人才为先。”发现人才,举荐人才,使用人才,是我们的权力,更是我们的责任。慧眼识英,为国荐贤,我们在路上。

  

  (作者单位: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编辑:雷颖
中共宜宾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