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文苑 > 随笔感悟 >
古羌寨
www.yibinpeace.gov.cn 】 【 2024-08-26 11:05:51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古羌寨

  

  □海上明月

  

  从成都溯泯江而上,过都江堰、紫坪铺水库,即来到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阿坝的汶、理、茂三县,这里有数量最多的古羌寨群。

  

  要说古羌寨,得先说说羌人。《说文解字》认为,“羌,西戎牧羊人也”。据传羌人的祖先是炎帝,《左传·哀公九年》载:“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著名史学家顾颉刚考证认为,氐羌同为姜姓,即同出于炎帝。大禹是炎帝玄孙,当为羌人。三县不仅有107处禹迹,如“岩刊石纽山,夏后诞其间。《蜀王本纪》禹生广柔,隋改汶川”和《禹贡》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还有众多传承纪念大禹的文化活动。《后汉书》记载汉朝时羌的聚居地南及今日贵州,北抵新疆吐鲁番。宋朝党夏羌藩王李元昊还建立西夏国,在天盛年间达到盛世顶峰,终为蒙古所灭。后羌人长年为战争所患,逐渐缩小定居区于岷江和涪江上游。在这种不断随战争迁移变化及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正如《羌在藏汉之间》所述,“大多数村寨人都有三种身份,自认的尔玛(羌族),下游人心中的蛮子(藏人),上游人眼中的汉人”,“所有羌族地区的文化差异,都呈现出在汉藏之间一截一截的连续过渡变化”。顺着这种论述,沿江而上,从南向北,从东向西,这种由汉而羌、由羌而藏的感觉还真是很奇妙。

  

  再说古羌寨,据说其为禹的父亲发明,即“夏鲧作城”。城亦谓之墉、“邛笼”,即碉楼或者碉房。古碉由石、土、木三种材料建筑而成,碉体一般成正方形,由下往上逐渐内收成塔状,外观似浮屠而无层级。羌人长期为战事所困,便建碉以作哨望、防卫、固守之用。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且尚有人居住的羌碉是理县的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桃坪羌寨以古堡为中心修筑成放射状的8个甬道连着8个出口,通道还可作为战时逃生之路,外人进入如入迷网。从山上引入的泉水经暗沟流经各家以供饮用,还可调节室内温度,用作消防以避火灾。其机巧的设计不仅享有“天然空调”美名,还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在近一个世纪先后经历1933年叠溪海子、1976年松潘、2008年汶川三次7.0级以上大地震仍屹立不倒,让世人为之侧目。

  

  说起古羌寨就不得不说茂县古羌城。古羌城位于营盘山遗址旁,这一遗址源自新石器时代,被专家评为打开研究古蜀文化的“金钥匙”,有四川地区发现最早的陶质艺术品和国内发现最早的人工使用朱砂,近万件文物藏品存于古羌城博物馆。古羌城在对矗于金、银龟堡上的羌碉的掩映下,抵靠奔腾不息的岷江,面向耸天入云的九鼎圣山,气势恢宏。每天早上9点,庄严肃穆的开城仪式在震耳的炮响声中掀开,来自各羌寨的羊皮鼓舞、剑舞、肩舞和羌笛交次上演,人们载歌载舞,汇聚成欢乐的海洋,大气磅礴。

  

  顺势写下这首《贺新郎·再谒古羌城》:

  

  “信史营盘述。绘彩陶、青铜铸鸟,摩崖石墓。江迫旋回沙台垒,裔养冉駹繁户。追炎帝、被功大禹,武略文韬元昊著。送涛声、入蜀逶迤路。山水越、试远目。

  

  “金银龟堡相迎矗。绿满坡、脆李盈枝,春风如许。羌寨人留思笛意,随心欲惊止步。眺九鼎、丽日雪疏。万里睛空鸽无数。砌碉楼、刺绣花窗顾。华彩续、并肩舞。”

  

  古羌寨,“此心安处是故乡”,只生欢喜不生愁,是为无忧之地。

  

  (作者单位: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编辑:雷颖
中共宜宾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