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破解基层群众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专业资源匮乏,以及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与化解能力相对薄弱等现实难题,南溪区立足实际,创新推行“一村(社)一心理疏导员”工作机制,围绕“强保障、建队伍、优服务”三个维度协同发力,系统构建覆盖广泛、响应及时、干预专业的基层社会心理服务闭环体系,助力平安南溪、法治南溪建设提质增效。
筑牢“压舱石”,强化三重保障体系。坚持把健全保障机制作为基础前提,着力构建组织、协同、经费“三位一体”保障格局,确保工作推进有力、服务落实有效。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让工作“有人牵头”。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委政法委、区财政局、区卫健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及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心理疏导员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安排和督导落实。构建“区级统筹调度、镇街具体实施、村社落地执行”三级机制,逐级压实责任,形成“责任层层传导、工作件件落实”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心理疏导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强化协同保障,让工作“形成合力”。整合政法、卫健、司法、民政等多部门职能资源,共同构建“心理疏导员+专业医生+法律顾问+村社干部”联动服务模式,打破条块分割,推动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工作联动,形成集心理预防、情绪疏导、专业干预、矛盾调处、帮扶救助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心理服务与多元保障的有效互补。三是强化经费保障,让工作“有钱办事”。将心理疏导员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重点保障范畴,2025年首批安排专项资金316万元,全覆盖保障127个村(社区)心理疏导员岗位补贴、培训经费和基础运行费用。各镇(街道)根据实际需要配套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疏导员入户走访的交通、通讯补贴,宣传物料制作等,有效填补区级经费覆盖盲区,让服务落地更顺畅。
锻造“主力军”,精育专业疏导队伍。坚持选拔与培育并重、使用与管理结合,努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群众认可、业务过硬的心理疏导员队伍。一是多渠道“选”,确保人员“接地气”。出台《宜宾市南溪区“一村(社区)一心理疏导员”实施方案(试行)》,明确选聘条件和程序,坚持“因地制宜、优中选优”原则,积极发动本地熟知乡村情况、群众基础好、热心公益的人员参与。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吸引具有心理学、医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或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入队伍,严格资格审查和联合政审,坚决把好入口关,确保选拔出的心理疏导员政治素质好、专业素养强。截至2025年4月底,全区127个村(社区)心理疏导员已全部完成招聘并上岗履职。二是分层化“育”,提升服务“硬本领”。聚焦心理疏导员能力培养,构建“区级强基赋专业+镇级实战练本领”双层培训赋能体系。区级由卫健部门牵头,组织心理健康专家、资深心理咨询师围绕基础心理学知识、沟通技巧、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等内容开展集中培训,夯实专业基础;镇(街道)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案例研讨、模拟演练、老带新等方式,重点提升疏导员入户走访、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实战能力,确保其真正能服务、会服务、服务好。三是规范化“管”,压实责任“明边界”。制定出台《村(社区)心理疏导员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建立“动态管理+精准考评”机制,设定重点人群档案更新率、个案服务完成量、危机干预参与次数、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四大核心考核指标,实行“基础分+专业分”双轨考核模式,推动心理疏导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从“做了没有”向“做出效果”转变。
激活“服务轴”,构建全链效能闭环。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服务阵地,优化服务模式,健全服务流程,全力打造响应迅速、服务精准、管理闭环的基层心理服务网络。一是阵地“广覆盖”,让疏导“零距离”。全面盘活区、镇、村三级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构建起“1个区级心理服务中心+9个镇(街道)服务站+127个村(社区)心理疏导角”的心理服务矩阵。区级中心发挥专业支撑和调度中枢作用,镇级站点承上启下提供区域服务,村(社区)疏导角作为前沿触点,就近就便为群众提供日常服务。同时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开通“上门疏导”服务通道,真正实现心理服务入户到人、触手可及。二是服务“实打实”,让疏导“见实效”。聚焦“预防、疏导、干预”三大核心职责,精准开展服务。通过村民(居民)会议、宣传栏、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由邻里摩擦、家庭纠纷等引发的情绪问题,及时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对排查发现的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个案,快速联动镇(街道)综治中心、区卫健局及专业心理服务机构介入处置,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今年已累计开展入户宣传386次,发放宣传手册2800余份,开展心理科普330余次,有效防止了“民转刑”案件和极端事件的发生。三是流程“强闭环”,让疏导“不断档”。建立以“收集反馈—分析研判—优化调整—跟进服务”为核心的闭环流程,定期对接受服务的对象以电话、微信、面访等方式进行回访,评估疏导效果,了解新的需求,动态调整服务策略。推动心理服务从“单次响应”到“长效跟进”、从“被动处置”到“主动干预”的双重转变,全面筑牢“全域覆盖、响应迅速、管理闭环”的基层心理服务防线。截至目前,已提供心理服务2.2万余人次。
(宜宾市南溪区委政法委 韩晶 李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