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初心不改。高县检察院以“坚守为民初心,与民共护公益”为内涵,以“常怀为民之心、铆足实干劲头、树牢精品意识、狠下绣花功夫”为遵循,致广守公,尽微护益,创建了一支具有高县特色的“益同守护”公益诉讼办案团队,以“止于至善”精神,抓重点、抓大案、抓实效、抓拓展,奋力推动公益诉讼工作高质量发展。
精诚守公 不负人民
“我们始终坚持聚焦发展大局,紧紧围绕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谋篇布局,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和检察公益诉讼职能,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高县检察院“益同守护”公益诉讼办案团队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近年来,该团队先后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161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9件,督促行政机关收缴罚款13万余元,收回土地出让金和逾期违约金105万余元,收回违规领取养老金7万余元,修复烈士纪念设施4处,没收无牌口罩8万余个,清理违规大棚房侵占农用地5亩。高质量办理的高县某水库水源地污染治理案入选四川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查看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情况)
(“回头看”修复后的烈士纪念设施)
执剑护公,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县人防办依法追缴人防易地建设费730余万元。写好公益诉讼监督“后半篇文章”,推动县人防办出台人防易地建设费管理办法,形成征收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堵塞监管征收“漏洞”。
(现场查看露天矿山“陡岩挂白”)
开展露天矿山安全生产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向县应急管理部门及相关镇政府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排查整治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隐患20余处,推动全县露天矿山企业“陡岩挂白”安全排危和生态修复溯源治理,筑牢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防线。
(检察官在露天矿山现场)
(召开安全生产联席会暨检察建议公开送达会)
“公益诉讼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更不是你错我对的争锋,而是要通过监督解决问题,与行政机关进一步形成目标和价值上的共识。”团队在办理督促县水利部门追缴水土保持补偿费一案中,不仅成功督促追缴水土保持补偿费35万元,还多次上门与水利部门会商研究,查找征收漏洞,并建议该部门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监督机制,从立项之初即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编报问题。
“小案”不小 护航民生
“公益诉讼效果如何,不能由检察机关当裁判,要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团队以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己任,聚焦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的安全关切重点发力,切实办理群众身边的“小案”“小事”,积极回应公众需求。
(检察官到村卫生室调查核实情况)
“ 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村卫生室,改善贫困群众就医环境,全面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高县“两会”期间,胜天镇多名县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实施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的建议。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实现“代表建议+公益诉讼=民声变现”的双赢效果,团队成员主动走访县人大代表,从代表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中寻找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突破口,对县域内乡村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不达标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将检察公益诉讼监督职能延伸到乡村一线。
(某酒店案件整改联席会)
开展专项行动详细排查居民小区、医院、酒店、学校等场所水质安全隐患,发现高县某酒店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抽取地下水简单净化处理后,即接入供水管网作为酒店生活用水使用。团队经过细致入微的调查,通过诉前检察建议整合各方力量全面解决酒店生活用水安全问题,该案成功入选四川省检察院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只此青绿 检蓝其间
数罟不入洿池,鱼虾不可胜数也。团队主动扛起守护生态绿意的担当使命,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模式,充实环境资源案件公益诉讼办案组力量,积极探索多途径实现生态修复,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近年来,共办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案42件,针对滥伐林木、非法捕捞水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提起民事及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3件,诉请生态损害修复费用12万余元,复植林木800余株、面积近1公顷,增殖放流6000余尾。
(与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座谈磋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事宜)
(联合多部门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落实“林长+检察长”“河长+检察长”等协作机制,践行“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综合治理”生态检察工作新模式,联合多部门制定《高县生态环境资源损害赔偿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及赔偿金收缴使用,实现专款专用,“快节奏”修补绿意。
(高县生态环境资源损害赔偿工作推进会)
打响全市水源地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枪”,依法向环保、水务和属地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推动三家单位密切配合,对“万顷碧波惠泽民众”的惠泽水库进行综合整治,组织搬迁、完善基础设施、治理改善水源水质,还“一湾碧水,两岸青山”秀丽景色,获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
(检察官在惠泽水库取水点)
切实肩负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重任,发出7份诉前检察建议推动责任单位治理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南广河、宋江河问题,推动责任单位依法履职完善1200米管网、1座收集池以及相关污水收集处理项目选址立项。
强基固本 尽锐出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益诉讼作为一项“年轻”的检察业务,涉及范围面多点杂,唯有强化自身综合能力建设,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定期召开公益诉讼检察业务交流会,反向共研已办理的公益诉讼典型案件,总结提炼共性经验。召开学习研讨会,集中探讨在办案件,共同学习领域内相关法律法规,群策群力提出破题思路,确保检察建议精准无误、科学合理。
(公益诉讼案件交流讨论)
积极响应检察业务需求,突出公益诉讼检察技术支持,注重培养复合型办案团队,选派干警积极参加省、市检察机关组织的各类业务和技术培训,鼓励公益诉讼检察官考取现场勘查证和电子证据鉴定人资格证书,不断提升团队专业化、规范化执法水平。
(利用无人机进行现场勘验)
坚持政治建设和业务建设“两手抓”,培树团队成员政治智慧和法治思维,把“从政治上看”贯穿司法办案始终。充分发挥院领导示范“头雁”效用,检察长带头办理疑难案件,以上率下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队伍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
(召开交流学习会)
(师徒结对仪式)
积极探索“老干部领路+中年先锋+师徒结对”工作法,充分发挥资深检察官传帮带作用,激发中年干警勇立潮头的干事热情,强化青年干警能力建设,以案带学、以案促学,形成“传、帮、带、引、领、教”人才培养格局,促进办案质效和人员素能“双提升”。目前,团队现有成员6人,平均年龄36岁,“老中青”三代共融互促,取长补短,各尽其职,形成搭配结构合理的办案梯度。
(高县人民检察院)